产教科融合 德技创一体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培养“现代农牧工匠”的探索实践
发布时间:2025-08-04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5年8月4日04版
畜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当前,我国畜牧业正加速向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转型,对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主动作为,紧扣现代畜牧业发展大势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创新提出“产教科融合、德技创一体”的育人理念,重塑“厚农德、精牧技、善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以“三维三级三阶”培养路径为核心牵引、以“课程+平台+师资”育人要素为坚实支撑、以“项目引领、虚实结合、研创融合”教学方式为驱动的“现代农牧工匠”培养模式。经过10年改革实践,该模式显著提升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适配度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现代畜牧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
精准构建“德技创一体”的“三维三级三阶”培养路径
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畜牧业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发展需求,遵循学生认知与成长规律,从“德技创”3个维度重塑人才培养目标,将多维度、多层级的素养能力进行耦合,精准把握“现代农牧工匠”培养方向。
一是厚植爱农情怀。学校将“德”细分为“崇农德、明农德、厚农德”3个层级。“崇农德”是指深刻认识、理解并认同农业的价值、农民的尊严以及农耕文明所蕴含的伦理道德精髓。“明农德”是指将“崇农德”所认知和认同的价值观念、伦理原则转化为具体、自觉的生产生活行为规范和职业操守。“厚农德”是指在“崇农德”和“明农德”的基础上,将农业道德内化为深厚的职业情怀、精神追求和人生价值,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稳定的行为定力。
二是培育兴牧技能。学校将“技”细分为“知牧技、懂牧技、精牧技”3个层级。“知牧技”是指对畜牧业相关技术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操作规范、常见流程和关键要点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懂牧技”是指在“知牧技”的基础上,能够独立、正确、安全地执行具体的畜牧业技术操作,具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精牧技”是指在“知牧技”和“懂牧技”的基础上,对畜牧业技术达到精通、娴熟、深刻理解的程度,能够独立从事岗位工作。
三是锻造创新能力。学校将“创”细分为“想创新、会创新、善创新”3个层级。“想创新”是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牧场实际问题的敏感度。“会创新”是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指导学生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善创新”是指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学生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牧场生产力并持续迭代的能力。
系统整合“课程+平台+师资”育人要素
学校以“德技创一体”为人才培养导向,聚焦课程体系重构、育人平台升级、师资团队优化三大核心要素,通过深度耦合与系统整合,筑牢育人支撑根基。
一是构建“思政铸魂、模块进阶、项目链接”课程体系。学校开设“畜牧兽医文化”等特色思政课程,推动思政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深度融合。将课程整合为“德育浸润、技能实训、创新实践”三大核心模块,按“基础认知—专项提升—综合应用”递进设计,实现“德技创”三线并进。将“德技、技创、德创”3类融合化实战项目分别链接到3个模块的不同阶段,实现“德技创一体培养”。
二是校企共建产教科一体化平台。学校牵头组建中国现代畜牧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以江苏现代畜牧科技园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为基座,汇聚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16家头部企业力量,推动校企共建“光明产业学院”,农业农村部门畜禽投入品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等12个产教科一体化平台。平台融入粮食安全、种业振兴、生态文明、科学家精神等思政元素,营造报国兴农、勇于创新的育人环境,汇聚思政课实践教学、智能养殖实训、虚拟仿真实训、技术创新与成果孵化等功能,满足“德技创一体”育人需要。
三是结构化组建“教研服”师资队伍。学校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将“师德高、业务精、服务强”作为师资队伍年度考核指标,提升教师“育德、授技、培创”能力,形成“教学—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师资发展生态。学校聘请行业领军人物设立名师(名匠)工作室,建设“双带头人”领衔的“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能工巧匠+创新创业导师”的结构化教学团队,共建项目化课程,引入企业“四新”内容开发典型生产实践项目,开展真实工作环境体验式教学。
全面实施“项目引领、虚实结合、研创融合”教学方式改革
学校立足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创新实践“项目引领、虚实结合、研创融合”教学方式改革,不断提升教学目标针对性、教学流程实践性、教学方法协同性、教学评价发展性,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效。
一是项目引领。学校贯彻“德技创一体培养”的教学思路,通过“牧场上的思政课”“劳模工匠进校园”等活动,将德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将现代畜牧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融入教学内容,实施“现代牧场寻根探秘”“新本领新武台”“职业人生我做主”等技能进阶项目和“凤凰英才计划”“创新实践训练”等“学研训赛创”一体化项目,推动基础知识学习、专业技能训练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现“基础融合—协同深化—生态共生”的顺势递进、逐层进阶。
二是虚实结合。学校数字化重构虚实结合教学场景,打造“云上红色课堂”,将红色教育基地搬上互联网平台,开展便捷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建成“农牧VR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建设高水平数字远程实训平台,开展真实互动教学。依托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国家在线精品课程12门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打造一体化智慧教学平台,开发“岗课融通、数智融合”多形态教材35本,推动“课程—教材—教法”同构同改,形成数字化教学新生态。
三是研创融合。学校聚焦产业发展方向和小微企业转型困境,建成农业农村部门畜禽投入品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蛋鸡科技小院”等科研平台,组建师生混编创新团队,带领学生赴企业开展绿色养殖技术攻关与成果转移孵化,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创新训练条件。实施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和“凤凰学子计划”等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推动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是久久为功的长跑。作为农业高职院校,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挑起畜牧业现代化‘金扁担’。”学校党委副书记郑义表示,“‘产教科融合、德技创一体’的育人模式已经深深融入办学血脉,我们将在产教融合中厚植根基、在创新实践中锻造本领,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培育畜牧人才,为农业强国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现代农牧工匠’,书写支撑好、服务好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彰显‘大国农匠’力量!”
(苏牧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