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职业学院:锚定“五个聚焦”,构建“五育并举”育人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5-08-06 信息来源: 中国青年报 (2025年08月06日 07版)
枣庄职业学院深刻把握“主力军”的重要定位,在学校“大思政”工作体系和“五育并举”大格局中,充分加强工作协同,切实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责任,聚焦学生思想引领、创新能力培养、增强身体素质、提升审美素养和拓展实践场域,促进德育铸魂、智育赋能、体育强志、美育润心和劳育塑人,着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聚焦学生思想引领,促进德育铸魂
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推动团员青年政治学习制度化、常态化,采用“1+11+N”模式,创新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学习形式,打造“枣职青先锋”团建品牌,让广大团干真正成为青年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发挥青年讲师团等青年工作品牌引领作用,打造青年理论宣讲“先锋队”,走进学校讲工匠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城市社区讲中国式现代化,走进乡村基层讲乡村振兴,推动理论武装共鸣共情。依托“青青枣职”团属媒体公众号,创新推出“青廉说”微宣讲视频、“红色基因我传承”青年党史讲堂等一系列“青年+”网络文化产品,实现由“内容服务”向“产品供应”转变,推动理论武装入脑入心。
聚焦创新能力培养,促进智育赋能
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学院分别成立两级创新创业指导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和办公场所,给予相应经费支持,努力形成“学校加强领导,系(院)具体负责,部门协调支持,师生踊跃参加”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新格局,充分彰显创新育人作用。加强工作协同,形成完善的“挑战杯”竞赛组织机制及全流程竞赛支持体系。出台激励师生参与“挑战杯”竞赛的政策文件,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创实践,年均吸引200余支团队、2000余名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类竞赛。构建分层分类的学术科技活动体系,连续8年开展校内科技文化艺术节,搭建青年学生投身科创实践的现实载体。结合系(院)学科专业特色,年均深入开展各类学科竞赛活动50余场,提升学生科创实践能力。聚焦专业技术学习等专题,年均开展“实习报告零距离”等特色活动100余场,营造崇尚科学、追求卓越的浓厚氛围。
聚焦增强身体素质,促进体育强志
针对普及化程度较高的体育活动,精心打造品牌化大型体育竞赛。充分发挥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的作用,打造“枣职杯”足球等大型品牌化体育竞赛,年均举办11项赛事、556场比赛,覆盖人数达1万余人,引领全校体育锻炼新风尚。设立体育奖学金和奖励制度,针对运动会等体育赛事中获奖的团队和个人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持续深化各系(院)“枣职跑团”日常跑步锻炼活动,团支部开展“走出教室、走进操场”体育锻炼打卡积分活动,将积分和个人综合素质测评挂钩,着力提升体育活动的参与度和覆盖面。每年开展“健康动起来”团体操比赛、“欢乐嘉年华”趣味运动会等群众性、特色性体育活动40余场次、累计参与师生上万人次,营造健康多彩的体育文化氛围,切实增强师生身体素质。
聚焦提升审美素养,促进美育润心
成立社团工作领导小组,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加大对学生社团活动的支持力度,制定《枣庄职业学院社团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形成了“学校统一领导、系(院)和部门协同联动、美育教育与实践平台密切衔接”的工作机制。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将学生参与文体活动作为综合考评的重要部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美育教育全过程,推动精品创作与大众普及相结合。连续七年举办全市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棋比赛,年均吸引3000余名师生参与。举办“五月花海”舞蹈晚会及科技文化艺术节,围绕重大事件、重要节点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改编枣职版《成都》,编排情景剧《英雄儿女》、舞台剧《横空出世》等反映时代特征、凸显学校特色、传承工匠精神的原创精品与原创舞蹈20余部,引导青年学生坚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艺活动,每年举办元旦文艺汇演、迎新晚会等活动80余场,让美育种子在广大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聚焦拓展实践场域,促进劳育塑人
开展高质量社会实践活动,吹响“青春向社区报到”集结号,做实“百万大学生进社区”项目,建设30多家优质稳定、双方共同投入的社会实践基地,并将符合条件的基地推荐转化为劳育基地,先后组织青年师生上千人次前往基地开展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开展“乡村振兴·健康中国”“关爱儿童·七彩假期”等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深入挖掘劳动育人要素与内涵,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所学专业身体力行、发挥作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年均组织3000余名枣职“小青枣”倾情服务在枣庄市举办的全国性、全省性赛会赛事。发挥职业教育特色优势,开通全校学雷锋志愿服务“专列”,贯穿全年开展一系列小而实、小而美的志愿服务项目。组建高水平志愿服务队伍服务全市需求,发挥职业院校学科特色和人才优势,成立“青青枣职智创未来”青年先锋队,以校企合作集智攻关、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抓手,服务全市“强攻兴产·转型突围”。连续多年组建高素养的暑期“三下乡”团队前往内蒙古赤峰市、山西右玉县、黑龙江双鸭山市、新疆喀什地区等地开展助农、支教活动,获评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